白花蛇舌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精彩青岛怀念的味道吃在街里
TUhjnbcbe - 2025/4/18 16:41:00
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9423.html

现在20岁以下的青岛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叫“街里”,其实就是指中山路。70、80年代的时候,周日上“街里”是每个孩子的梦想,那里有全青岛最好的百货商店——青岛第一百货商店(现在百盛对面邮局用房)、青岛最全的体育用品店“环球”、价格另人轧舌只能闲逛的工艺美术商店、被戏称为“老婆孩子商店”的是妇女儿童商店,还有现在国货对面有无数小人书的新华书店,更不用说历史百年的盛锡福、谦祥宜、春和楼了。百盛原先的位置是青岛一家著名的免税店和一家漂亮的30年代建造的老邮局,漂亮的很,可惜后来就因为合资建设百盛被拆除了。

旧中国,中山路51号是中国百货公司青岛分公司。解放后,这里改成了青岛第一百货商店。

70年代的青岛第一百货商店。

年的中山路,几个像是刚进城的农民带着行李。看到后面穿蓝色喇叭裤的青年吗?很时髦呢。

如今,大煞风景的百盛大厦矗立在中山路上,在哪个角度都能看到,丑陋的很。

现在的中山路落寞的很,我一般只有在百盛打折的时候去看看,顺便拐到四方路吃几个青岛“苟不理”包子解解谗。

苟不理包子。

如今的四方路苟不理,旁边的店铺都关门,只有苟不理依旧红火。

而中山路给我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吃与喝了。提起吃,青岛饭店的包子不得不提。妈妈在第一百货商店上班,中午放学的时候,我会跑到妈妈单位,用5毛钱买5个大包子,然后坐在柜台后面仓库的帘子后面,就着茶缸里的白水一口气吃下。那时侯我才上小学5年级,5个包子的分量今天来算怎么也要有一斤了。青岛饭店大堂给人的印象很空旷,天花板很高,而摆设的桌子很散,但由于面积大,整个大厅回音很响。中午吃饭的时候人很多,啤酒和凉拌菜结合的味道香的只能用“朱门酒肉臭”来形容了:)人们在各个柜台前排着队,然后就见一抽屉一抽屉的包子拉进柜台,每一个都冒着热气,间或几个还顺着捏口处淌出深色的酱油。一毛钱一个,一两粮票。是最实惠的大众美食了。青岛饭店的包子好在用料讲究,他们用的面粉那时说应该叫“特等粉”,面白且筋斗,馅料也绝不马虎,一大团肉馅加一点点葱就齐了。而肉馅搅拌后要放置常温“省”几小时后才可以包制。

年3月15日,青岛饭店爆破拆除。

当年青岛饭店的红火简直都无法想象。去那里吃一顿包子简直就是每个孩子的梦想。大厅里除了排队的人,再有的就是逛街里累了的大人们在吃包子喝啤酒。依稀记得啤酒是用大玻璃杯装的,好象要交杯子押金吧。后来有一阵,青岛饭店推出了“西式包子”,就是中式汉堡。一团肉馅挤在面包胚上,用烤箱烤制。每个一毛五,可惜卖了不久,就因为大众的不接受而停了。不过,说实话,味道真不错,只是肉馅有点少,又贵了5毛钱,过日子的百姓当然要多权衡了。后来,这里成了全山东第一家肯德基。

来自美国的肯德基家乡鸡来到青岛,人们争相排队尝鲜。

青岛大包搬到曲阜路继续经营,再后来包子开始涨钱,用料也慢慢开始缩水。当包子最终变成一块钱一个的时候,青岛大包就被大众所抛弃了。

现在中山路格林豪泰宾馆的地方,70年代是青岛食品商店。里面是青岛最全的卖各地食品的地方,糕点就不用说了,各地包装精美的小食品琳琅满目。在夏天,逛街的人们总会在这里驻足,一毛五一杯酸梅汤,再花一毛买个冰糕,边喝酸梅汤,边吃浸在酸梅汤里的冰糕,那个清凉和惬意简直无法用文字或语言来形容。爸爸带我逛街里,在青岛食品店买的最多的还是崂山可乐,玻璃瓶,一毛钱,味道甜甜的,浓浓的,黑黑的。有一次还尝鲜买过一瓶很贵的崂山白花蛇草水,那个叫一个难喝啊,咸的像海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用来补充体液的。如今过了多少年,白花蛇草水成了网红了!

去栈桥玩累了,回来的时候,我会在今天发达商厦位置上一家谷香村的小店里吃一碗面条。他们的面条好实惠,排骨里有2大块油炸过、咸中带甜的排骨,而香菇面的那种异香在门外就能闻得见。

中山路三角地,有饮食服务学校的实习餐厅,广告牌下面有家洞天小吃。

中山路中段三角地“波螺油子”,有家回民的店‘馅饼粥“做的东西很纯正。我爸爸常带我去吃羊肉泡饼,还有一次上2楼,吃过一次正宗的涮羊肉。现在,馅饼粥的羊肉馅饼依然是美味无比呢。

中山路北边吃东西,就只能在劈柴院解决了。那里的饺子还有豆腐脑是一绝。可惜,现在成了外地人被“宰”的旅游区了。

高中毕业后,我在劈柴院吃的最多的是从中山路进去右首第一家的锅贴。味道很棒,冒着热气个个油光瓦亮的上来,很快就被下肚解决了。老板娘李慧智老太太,有六、七十岁了,卖了套二的房子在劈柴院换了间不到15平米的小屋。后来就换了她的女儿们轮流看店了。

李慧智和她的锅贴铺。看照片!年一斤三鲜锅贴50个,只要2元!一碗鸡蛋汤2毛。

李智慧老太太和她的四个女儿。

李慧智老太太有4个女儿,全家人的收入就靠这看起来很普通的锅贴。三女儿印象太深刻了,特别爱美,每天站在柜台后面就像个冲气过头的玩具模特,头发高高地吹起,仿佛时刻准备上舞台表演。眼圈永远是黑黑的化装方式,及尽夸张。还有手上,十个指头恨不得戴十一个戒指。也算是劈柴院的一道风景线。他们的锅贴真的好诱人,每次我都吃的很饱。

如今锅贴铺搬到沈阳路经营,由小女儿朱建萍经营,还把劈柴院的商标注册了。虽然现在锅贴一斤都卖到50元了,生意依旧红火。

随着东部的崛起,中山路逐渐没落了。现在好象一直有人在呼喊振兴中山路,还大张旗鼓地又开始在教堂对面施工了。我不相信未来的中山路能再次红火,就想那些美食一样,永远地消失了。如今,人们的口味已经变化了,一个城市,文化和历史可能靠你一个口号就能振兴吗?

中山路的未来在“过去”。

来源:精彩君DJLVGE原创采访综合编辑:精彩青岛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彩青岛怀念的味道吃在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