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肺癌患者的心态演变过程,实质上是肺癌患者抗癌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研究对于患者在治疗上是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的。所谓心态,指的是人们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通俗说法,理论上叫做精神,也就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辩证法认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说明精神的重要性不可低估。石牛山曾在《抗癌基础知识问答》一文中,讲过肺癌病人康复应遵循的“五要素”,即:科学治疗、加强营养、精神乐观、适当运动、环境影响。在这里,我把精神即患者的心态摆在康复的第三位。而实际上,这“五要素”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我们不能单独认为某个要素重要,某个就不重要,今天讲到心态“三部曲”仅是整体中的一部分而已,并不是以此只強调心态而放弃其他的四个要素,这点是需要事先说明的。作为肺癌病人,患癌之后都要经历确诊、治疗、康复三个阶段,而伴随着不同阶段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态,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过程。首先谈一下第一阶段的“恐慎、狂躁曲”。肺癌患者在确诊证实自己犯的是不治之症时,恐慎和狂躁是此时最为明显的特征。恐慎不亚于晴天霹雳、响彻云霄的惊雷,令人失魂落魄,也犹如地震、海啸,令人胆颤心惊。这种恐慎的心态,确实难于用语言形容,也不管怎么形容都不为过,说实在的只有经历过的病人才能有这种恐慎的体会。这种恐惧主要是来源于传统观念,来源于人们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来源于癌症等于死亡的普遍社会认识。此时病人犹如被判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一样,心理上、精神上、肉体上所受的痛苦和压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达的。讲个真实的案例,曾经有个王姓男士参加单位组织的防癌体检,取报告时工作人员由于疏忽大意导致张冠李戴,将一份有肿瘤嫌疑的CT报告单交给了王先生,王先生拿到报告单后不是从头阅览,而是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