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始载于《广西中药志》。以其花色白,叶细瘦状如蛇舌,故名。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
茜草科有乔木、灌木或草本。花通常两性,辐射对称。约属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产温带。我国有75属余种。本科植物有分泌组织,细胞内含多种类型的草酸钙结晶。含多种生物碱,如奎宁有抗疟、解热作用;吐根碱能抗阿米巴原虫和祛痰;钩藤碱可降血压;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另含甙类,如栀子甙,有泻下和利胆的作用。
茜草科常见药物:栀子、茜草、钩藤、鸡屎藤、巴戟天、白花蛇舌草等。
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寒,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经。
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白花蛇舌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证。清热利湿,可通利小便。现代也用于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
夏、秋两季采收,洗净,晒干,切段,生用。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