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四逆散
TUhjnbcbe - 2022/3/9 14:53:00

四逆散

组成:柴胡10枳壳10芍药10炙草10

散剂时甘草减半

经典条文:

《伤寒论》少阴病脉证并治

1、第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一枚。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渣,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在服。

方歌: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刘渡舟

1、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之为“乳癖”,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或乳房肿痛,月经期加重。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舒,肝郁气滞为其主要病因,与肝、胃、冲、任四经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肝病及脾,脾运失健,聚湿成痰,痰阻气机,停于胸胁;肝郁、气滞、痰凝,结于乳络而成“癖”。巫嘉琴[1]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为主方治疗乳腺增生症88例,取得满意效果。肿块稍硬加丹参、牡丹皮;肿块有热感者加金银花、连翘;兼气血虚加党参、黄芪等;经前痛加益母草;胀痛明显加青皮、香附等。15天为1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7.72%。其中肿块乳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53例;肿块最大直径缩小50%以上,乳痛消失24例;肿块缩小不足50%,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50%以上,乳痛不减轻9例;肿块不缩小或肿大变硬者或单纯乳痛缓解2例。张彩蓬[2]报道用四逆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35例,取得满意疗效。林振文[3]用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实各9g,甘草3g。痰湿阻滞加法半夏、浙贝母、夏枯草;气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当归、黄芪;疼痛加秦艽;气滞加青皮、陈皮;纳差加谷芽、麦芽;热郁肝经加牡丹皮、栀子;血瘀加赤芍、皂角刺;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乳癌术后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每日1剂水煎服,6天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显效(症状及肿块消失)例,有效49例,无效33例。

2小儿腹痛 


  詹雪梅等[4]治小儿腹痛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3~12岁,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5~10岁多见。腹部B超检查无阳性发现,血常规和肝功能正常。大便常规及集卵未检到虫卵。31例曾给予驱蛔,亦无蛔虫排出。临床表现不规则腹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经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予以四逆散加味:柴胡5~10g,白芍10~20g,川朴6~10g,炒枳壳5~10g,制香附6~10g,炒延胡索6~10g,党参10~15g,甘草5g,蒲公英20~30g。如口苦呕恶酌加川连、吴茱萸、佛手片、郁金;便秘腹胀大便干结者,酌加莱菔子、制大黄;伤食生冷,胃寒作病可加高良姜、桂枝;胃肠积热加黄芩、姜半夏。7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冷饮,避免劳累、情志刺激。

3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可见胸闷、胸痛、心悸、善太息、失眠、体倦乏力等症状,且诸症随情志变化而波动,多属于中医“郁证”、“胸痹”等范畴。五志过激伤及肝木,肝气郁滞,可致心气匮乏,帅血无力而发为本病。可见,肝气郁滞为其基本病机。杨洪军等[5]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方药柴胡20~24g,白芍24~30g,枳实20~30g,郁金12~20g。若肝气郁结较甚,加香附、佛手等;若属气滞血瘀,加三棱、莪术等或桃红四物汤;若属气滞痰阻,合二陈汤;若肝郁化火者,加黄连、栀子等;若属肝郁肾亏者,合二仙汤。7天为1个疗程,服药3个疗程后,32例治愈,占80%;6例有效占,15%;2例无效,占5%,总有效率为95%。杨宁等[6]报道用四逆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较好疗效。

4不孕 


  赵红[7]用柴胡、枳实、赤芍、甘草各10g,丹参30g,穿山甲15g。肝郁枳实增量;血瘀加水蛭;痰湿互结加黄芪、桂枝;附件增厚,压痛明显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附件炎性包块加莪术;输卵管积水加大戟、泽兰;输卵管结核加夏枯草、蜈蚣;输卵管不通伴黄体功能不全加鹿角霜;气血不足加党参、当归;肾虚加紫河车、鹿角胶(烊化)。每日1剂水煎服,经期停用。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输卵管已通畅或妊娠)例,有效42例,无效68例,总有效率为72.36%。

5阳痿 


  阳痿属于重度的勃起功能障碍(ED)。阳痿一证,在《马王堆汉墓医书》称之为“不起”,在《内经》中称之为“阳痿”、“阳器不用”、“阳器不举”等。阳痿与肝经的关系较为密切,如《灵枢·经脉篇》所云:“肝者,筋之合也,聚于阴器。”中医认为肝失疏泄,气血失调,经脉运行障碍,宗筋难得其养,可发为阳痿不举。欧春[8]用四逆散加减,疏肝益肾治疗功能性阳痿65例,获得较好疗效。方药:柴胡、枳壳、白芍、桑螵蛸各9g,制香附6g,阳起石、淫羊藿、制首乌各15g,菟丝子、怀牛膝各12g,偏肾阳虚者加鹿角片、巴戟天等;偏肾阴虚者,去制香附,加熟地黄、枸杞子等;气明显者,加黄芪、党参等;兼瘀者,加当归、红花等;病程久者,酌加蜈蚣、刺猬皮等。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连治疗1~4个疗程,并且辅以适当的性知识教育。结果,近期治愈19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6.2%。王全都[9]报道用四逆散加味治疗阳痿15例,取得满意疗效。

6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临床表现常有痉挛性腹痛(以左下腹多见)和便秘,或有慢性便秘伴间歇发作的腹泻。IBS属中医学“腹痛”、“腹泻”、“便秘”范畴。病机与肝脾失调有关。肝失疏泄,肝木乘脾,脾失健运而泄泻,或因气机失调而腹痛,或肝脾气滞,胃气不降而便秘。周向阳等[10]以四逆散为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例效果较好。治疗以四逆散为基础方,肝气乘脾而肠鸣泄泻、水气俱下者加防风、木香、厚朴;气机郁滞而便秘难下、腹胁气胀攻痛者加槟榔、大黄;肝郁脾虚而便溏完谷不化、气短乏力者加黄芪、党参等;寒湿阻滞而便溏或下痢纯白黏液、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炮姜温中化湿,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4个疗程,临床治愈86例,有效34例。丁向前[11]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治疗73例IBS疗效满意。方药:柴胡、枳壳、白芍、陈皮、白术、山药、决明子、香附、茯苓各10g,甘草3g。兼见五更泄泻者酌加吴茱萸、干姜;兼见呕恶者,佐以半复、生姜;大便秘结者加全瓜篓、郁李仁以润肠通便。结果治愈51例,占69.9%,显效16例,占21.9%,改善4例,占5.5%,无效2例,占2:7%,总有效率为91.8%。方承康[12]报道用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
  其他,戴明等[13]用四逆散治疗肋间神经痛、淋巴结肿大、尿路感染、胆囊炎等取得满意效果。张燕等[14]介绍陈瑞春用四逆散治疗梅核气、胃痛、便秘、胆结石、乳腺小叶增生、心悸等亦取得满意效果。
  四逆散虽然只有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四味药,但药少而精,临床应用广泛。仲景用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等证。从药理上分析[15],方中柴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还能抑制胃液分泌、抗炎、保肝利胆等作用;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还有抗炎、镇静等作用;芍药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痉等作用;甘草有解痉、抗溃疡等作用。诸药合用,能疏肝理脾。本方经临床实践,效果良好,其应用范围仍在逐渐扩大。

1、巫嘉琴.四逆散合金铃子散治疗乳腺增生症88例.广西中医药,,21(6):27.2、张彩蓬.四逆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35例.中原医刊,,24(6):43-44.3、林振文.四逆散为主治疗乳癖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1(6):13.4、詹雪梅,吴长明.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腹痛58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5(10):58.5、杨洪军,孟繁蕴,孔立.四逆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浙江中医杂志,,3(4):.6、杨宁,汤益明.用四逆散治疗心血管病经验.中医杂志,,40(4):-.7、赵红.四逆散加味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6):42.8、欧春.阳痿从肝论治65例.四川中医,,14(9):22.9、王全都.四逆散加味治疗阳痿15例.中国民间疗法,,5:45.10、周向阳,王世勋,王荣林.四逆散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例.国医论坛,,14(1):7.11、丁向前.疏郁理气法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73例.江苏中医,,20(4):23.12、方承康.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11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4(4):22.

13、戴明,张培国.浅谈四逆散的临床应用.光明中医,,21(2):封三.14、张燕,陈瑞春.应用四逆散的经验.江西中医药,,6:4.15、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

川叶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