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门诊,老病人张老伯拿着刚刚做好的甲胎蛋白(AFP)化验单高兴的说:“成主任,这次甲胎蛋白又降了10个单位,比一年前刚到您门诊吃中药,总共下降了30个单位了,肝功能也很稳定。”看着患者开心的样子,我感到十分欣慰。临床上经常碰到这种慢性肝病患者伴随AFP轻度升高、但是MRI/CT等影像学反复检查没有发现肝脏占位改变的病人,由于西医除了定期检查、随访之外,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导致病人的思想负担沉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预后极差。这些患者有一部分实际上处于肝癌前病变的状态。
众所周知,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50%以上的肝细胞癌都发生在我国,肝癌一旦发生,治疗非常困难,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极低。常规手术切除治疗及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手段虽取得一定疗效,但费用昂贵,复发率高,且患者生活质量较差。肝癌前病变是指病理上易发生癌变的肝组织异常,一般认为在慢性肝病中出现的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增生、肝细胞再生结节、肝细胞小管状化生和卵圆细胞增生,与肝细胞癌变发生关系密切,被认为属于肝癌前病变范畴。近年来,对肝癌前病变的研究显示,西医仍缺乏理想的阻断或逆转病变手段,而中医药在预防肝癌发生,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且中药因其资源丰富、副反应较小、价格低廉,其对肝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倍受期待,成为目前肝癌防治研究的重点。
中医学无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病名的记载,肝癌前病变是肝癌发生的必经阶段,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部分,肝癌形成的病因病机即为肝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肝癌中医病因病机复杂,中医学认为肝癌的发生为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致。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肝癌病因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内因主要由情志抑郁导致肝失疏泄,或由饮食劳倦伤脾导致脾失健运;外因主要由湿、热、毒邪内侵肝胆脾胃,或过嗜烟酒化湿生热蕴毒,结于肝胆、脾胃所致。由于“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三步曲这样的疾病进程,部分患者即使肝功正常,肝细胞仍慢性受损,日积月累仍有肝硬化致肝癌的可能。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已经发现一些中药具有治疗慢性肝病、预防肝癌发生的作用。
笔者多年以来根据肝癌前病变“气阴不足,湿、热、瘀、毒相互夹杂”的基本病机,基于补益正气、活血软坚、祛除毒邪的拟方,采用炙黄芪、酥鳖甲、女贞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作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方炙黄芪补益正气,酥鳖甲软坚散结,女贞子益气滋阴,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祛除毒邪。具有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作用,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软坚、清热解毒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黄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皂苷、黄酮、氨基酸和微量元索等,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酥鳖甲含动物胶、骨胶原、角蛋白、17种氨基酸、碳酸钙、磷酸钙、碘、维生素D及锌、铜、锰等微量元素,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故可消散肿块;有防止细胞突变作用。白花蛇舌草含多糖、寡糖、寡肽、对香豆酸等成分,在体内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使网状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半枝莲含野黄琴素、红花素、异红花素及生物碱,有解热、护肝、抑菌作用,且对癌前病变细胞异常增殖有抑制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自拟该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肝癌前病变患者,取得较好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血AFP水平,延缓、阻止肝癌发生且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改善患者身体素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