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司机送老婆去参加一场全国中医优秀人才学术沙龙,有幸聆听到名老中医的讲课。在此,作为局外人,谈一点个人体会和学习心得。
中医专家讲课,幻灯做的确实不够漂亮,以大段的文字居多,但朴实、自然,这可能与中医的特点有关,因为中医没有那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第一医院的全国名老中医李乾构主任医师,老爷子80多岁,在讲台站2个小时,仍然精神矍铄,这本身就值得敬佩!所以,长寿、身体好,是国医大师的必备条件,大概名老中医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养生方法!
大师擅治脾胃病。因此,他首先从《内经》奠定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说起,并言简意赅地分别介绍了巢元方、孙思邈、钱乙、刘完素等大咖对脾胃学说的发展。当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李杲的《脾胃论》。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大师也总结出治脾十五法(补气健脾法、健脾化湿法、健脾清化法、温补脾阳法、补脾升陷法、补脾摄血法、补脾生血法、健脾滋阴法、补益心脾法、健脾补肺法、健脾和胃法、调和肝脾法、温补脾肾法、健脾养肝法、健脾息风法)和治胃十五法(疏肝和胃法、散寒温胃法、补中益胃法、滋阴润胃法、消食泻胃法、化淤活胃法、温中暖胃法、化湿清胃法、清热泻胃法、芳化胃浊法、疏气降胃法、化痰顺胃法、驱蛔安胃法、止血护胃法、解毒养胃法),并自拟方剂,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症候和病机。
西医治病讲规范,中医治病讲经验。对脾胃病,症候不同、病机不同,治疗方法竟然如此之多,这对于干西医的朋友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其实,中医的脾胃与西医的脾胃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中医所谓的脾胃不仅包括西医的消化系统,也包括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功能,由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生相克,因此治疗方案亦多种多样,当前热门的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其实逃不出老祖宗说的“辨证论治”。
国医大师又介绍了自己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和思路,重点四个方面:1.慢性萎缩性胃炎要按照主症候进行辨证论治;2.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相结合是提高疗效的最佳方案;3.活血化瘀法要贯穿到整个治疗过程;4.抑杀幽门螺杆菌是治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必以脾胃虚弱、气滞血瘀为主要病机特点,治疗应补益脾胃、理气化瘀,方药则以四君子汤加味(党参、白术或莪术、茯苓、甘草、陈皮、枳实、薏米、白花蛇舌草)为主,当然需要随症加减。另外,亦需根据辅助检查结果适当调整方药,比如胃镜检查发现溃疡,应加乌贼骨、贝母等;胃镜发现有出血,应加仙鹤草、三七粉等。鉴于幽门螺杆菌是萎缩性胃炎的元凶,抑杀幽门螺杆菌是治愈萎缩性胃炎的关键,因此除了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外,大师强力推荐食用“蒜泥西兰花”!
第二位授课的专家是高飞主任。高飞主任属于“经方派”代表,他勤求古训,精究方术,所获颇多。所谓经方,是指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所载的方剂,经方大多精简,一般4~5味药,如果辩证准确,用经方治病效果灵验。因此,《伤寒论》可以说是一部伟大的奇书,学习中医不知伤寒论,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但经方用药实在太少,每方药价仅数元,在这个“以药养医”的时代,高主任仍尊崇经方治病,实在值得钦佩,遂求之合影留念(见下图)。
另外,张东主任、彭冬青主任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临床经验,涉及到营卫经络,五运六气,有很大的创新性,可喜可贺!班长曹克刚主任则重点分享了中医研究的科研思路和方法问题,很有实用价值。
西医治病多是针对某一个点,有了溃疡就抑酸,有了血栓就抗栓。而中医治病则是针对面,针对的是人这个整体,并且天人相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调整方案,这称之谓“整体观念”。因此中西医二者区别还是很大的!
中医治病的武器是中药,而中药用得恰当则是药,用得不当则是毒,对于那些一提中医就讲关木通致肾衰而否定中医中药的人我是不想耗费精力去反驳的!
实在很惭愧,对于中医我是门外汉,不当之处,权当胡说八道,一笑置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