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在车间包装茶饮产品
专家对农民工进行茶叶采摘技术培训
走进龙陵县腊勐镇腊勐社区宏兴茶饮料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20多个身着整洁工作服的农民工正在对白花蛇舌草进行烘烤加工、产品包装等工序,一派繁忙的景象。这是龙陵县通过创建“就业扶贫驿站”打通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
龙陵县宏兴茶饮料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白花蛇舌草、魔芋种植及生产加工等为一体的“就业扶贫驿站”。“5年来,我公司共开展各种种植管理技术及加工技术培训12期,培训群众多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训人次约占10%。公司有固定工人28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名。年被人社和扶贫部门认定为扶贫车间。”该公司负责人杨积厚介绍。“通过培训,我们在公司里主要负责产品包装,每个月有多元的收入,公司还包吃。下班回家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挺方便的。”腊勐社区董别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段云清说。
在经营上该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联合发展模式,目前公司共发展白花蛇舌草亩,年实现产值万元,惠及农户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均每年增收1.2万元左右。年新发展魔芋亩,去年就实现产值27万元,惠及当地农户7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
为解决好农村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就业难”的问题,龙新乡黄草坝社区党总支把帮扶贫困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并于年引进了龙陵县美石工匠有限公司,采取“党总支+公司+弱势群体”帮扶模式,把公司车间作为“就业扶贫驿站”,助力弱势群体就业。“我们公司去年招收工人多人,其中有残疾人1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人,并免费为工人提供食宿。同时还对新招聘工人培训约一个月,培训期间,还给予每人每月90元的生活补助。”公司负责人杨汉琐介绍道。
“我在公司里从‘生手’做到了‘精修工’,现在每个月能挣到多元钱。这样在家门口就能打工,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黄草坝社区李家一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李正来激动地说。“我由于腿脚不灵便,只能坐着干活,老板特别照顾我们,在公司就像在家一样。”勐糯镇海头村桃子坪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范国昌以前的工作是看守工地,收入微薄,年7月来到公司后,他每月的收入达到了多元。
“我经常请假回家照顾老公,公司从来不埋怨我们,我觉得在这里上班挺方便照顾家的。”家住龙江乡新寨村李家弯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濮转柱,其丈夫患有癌症,每年需定期到昆明复查,每次开支就达2万多元,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龙陵县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主要承担全县石斛枫斗加工及枫斗抛光等技术培训任务。“我们依托益民职业培训学校,以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为培训重点,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6年来,合作社累计开展各种石斛枫斗加工技术培训期,受训群众达人次,其中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受训人次分别占10%和75%左右。”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段兴恩介绍。目前,全县已建成以石斛种植、枫斗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石斛协(分)会11个,石斛专业合作社37个,吸纳社员1.16万户,覆盖全县10个乡镇60个村(社区)。
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龙陵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最长效的增收支撑和最根本的脱贫举措,重点从农村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面下功夫抓落实,聚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务工是龙陵县山区群众特别是贫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县人社局副局长周庆国介绍,截至年6月,全县共登记农村劳动力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处于转移就业状态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次。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人,其中新增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全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次。由县级人社、林业部门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个,其中人社部门开发保洁员、护路员等岗位人,林草部门开发护林员岗位个。
加大扶贫劳务协作,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龙陵县加强东西部地区劳务协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先后与衢州市人社局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等人社部门及企业签订了《劳务合作框架协议书》,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年以来,省内外企业已为全县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该县以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劳务输出为重点,年以来,共为公司输出劳动力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通过劳务协作,让山区农民转岗变城市工人。
目前,全县80个贫困村已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由年的20.34%下降至年末的0.%,年计划脱贫退出39户人。“就业扶贫驿站”已成为龙陵县山区群众就业服务的新载体、就业培训的加油站、就近就业的服务区,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子。
郁云江尹磊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