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3个白茶香气的名言,有一个算一个,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0/5474656.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明人谭元春在《初春》诗中写:

“寂然自一堂,斯心未有托。何以栩栩间,妙香过而掠?相触领其机,六根同知觉。”

四下一片静,一股妙香“掠”了过来,刹那间,六根都能同时领略到香的美妙。

这种暗香浮动的感觉,真好。

中式的幽香,雅致且淡然。

和西方香水追求热烈味浓,给人短暂刺激不同。

传统的中式用香,香味大多清润绵长。

就像有茶友说,自己也说不清白茶到底哪里好,味道这么淡,但自己一喝就爱上了。

这不奇怪,阅过千帆,始知平平淡淡才是真。

喝茶也是如此,能让人感到自在舒适的,就是好茶。

中式的文化内核,注重写意。

书法、绘画、闻香、喝茶、音乐、养花等,统统如此。

自古以来,国人就不会将文化的事弄得规规矩矩的。

日本将插花称为花道,将香称为香道,将茶称为茶道。

而在国内,只会将茶叫做茶事。

泡杯茶喝,不过是平常事。

将喝茶当成简单的事,饮茶过程会更从容自在。

而缕缕茶香作为好茶的灵魂所在,在闻香识茶时,这3点可别再混淆了。

《2》

误区一,花香出现在高等级的白牡丹身上?

事实并非如此,花香是白茶的基础香型,在新茶时期表现得格外突出。

去年在白毫银针刚上新时,泡开试喝。

当时感受到的茶香,除了浓浓的毫香外,还有着似洋槐般的甜花香,香气很是迷人。

另外,春、秋寿眉身上的花香,同样可圈可点。

春寿眉的花香,香得更清雅秀气,是一股如兰似桂般的花香综合体,很是鲜美。

秋寿眉的花香,由于秋季茶树生长速度更和缓,光照更充足,秋高气爽的缘故,生出来的花香更为甜美、热情、奔放。

两者之间的花香,是不一样的风情!

至于白牡丹,它的花香值得重点介绍。

白茶江湖里,白牡丹拥有“白茶花仙”的雅称,茶香堪称一绝。

新茶期的白牡丹,常见香型为花香、毫香、鲜笋香等。

花香的类型,较为清芬细腻,如雨后幽兰、如山花烂漫、如夏日清荷,清新洒脱。

阵阵花香之余,还能闻到三四月间的鲜笋、竹叶、竹林般的清新、爽嫩气息,很是清鲜。

不过伴随后期陈化的进程,白牡丹的花香会逐渐从原先的主角位置,逐渐退去。

将茶香表现的舞台,让给药香、陈香、稻谷香(毫香老去后的香型)等。

些许保留下来的花香,则成了衬托娇花的绿叶,默默退居二线。

从大方向看,绝大多数新白茶都会拥有突出的花香,远不止白牡丹才有。

再缩小范围看,即便在白牡丹里,也并非高等级的白牡丹,花香更突出。

事实上,牡丹王(特级白牡丹)的主打香型拥有“近银针”的属性,茶香以毫香为主,花香为辅。

所以,若说只有高等级的白牡丹才具有花香,完全与事实背道而驰!

《3》

第二,寿眉没有毫香?

当然不是,毫香也是白茶的基础香型。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白茶,都会具有毫香。

喝白茶闻香时,很多茶客对毫香的存在“并不感冒”,认为这种香型过于抽象。

虽说从字面上看,毫香不像花香、粽叶香、竹叶香那样,拥有具体参考对象。

但毫香的来源并不神秘,它是白毫发散出来的气息。

适制白茶的大白茶、大毫茶等茶树新生芽叶上,分布着不少茶毫。

这些纤细的茶毫虽说看似不起眼,却能分泌出独特的毫香。

对白茶而言,在不同的陈化期,毫香表现略有不同。

新茶阶段,毫香闻起来更接近野草、干芦苇、狗尾巴草等气息。

存成老茶后,毫香更接近晒干稻谷的味道,沉郁且悠长。

从理论上看,一款白茶身上的白毫越多、越厚、越浓密,毫香也就越明显。

白茶里,白毫银针的白毫丰密,像盔甲般厚实覆盖在芽头上,银光熠熠。

所以在喝银针时,沸水一冲,迎面就能感受到浓郁、芬芳、鲜美的毫香。

和白毫银针相比,寿眉的毫香也并不差。

生长环境绝佳的高山寿眉,它的芽头和叶片背面分布着细小的茶毫。

更有甚者,用特写镜头看,连寿眉的细梗上同样能有白毫的足迹。

既有白毫,就意味着少不了毫香的出现。

所以,要说寿眉没有毫香,完全站不住脚!

《4》

第三,据说老白茶要存10年才能出药香?

最近看到某个视频里,有博主称,白茶要三年出茶味,五年出陈韵,十年出药香……

这一听就是假的,因为太过绝对化。

市面上的白茶,品质有高有低。

产地不同,工艺不同,储存条件不同,形态不同,等级不同,分类也不同。

诸多不确定变量下,怎能一口咬定白茶在XX年一定会出现某种特定风味?

若是内质奇缺,品质糟糕透顶的劣质白茶,别说十年出药香,估计再等二十年也照样表现平平!

白茶要存几年才能出药香,这一问题不能一刀切,得看具体情况。

因为白茶在不同的“生涯”阶段,药香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准确理解白茶的药香,可将其代入为一种天然植物气息。

药香是植物自带的,天然的,纯粹的,属于原生态的气味。

新白茶的药香,接近清鲜的草药香。

春寿眉的新茶上,常常会找到类似鸳鸯藤、紫苏、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草药香。

这种混合起来的香气,很像夏天煮凉茶时,采下许多新鲜草药放进一块同煮后,弥漫在四周的香气。

而老白茶的药香,更接近根茎类中药的气味,如当归、防风等。

比起新茶的草药香,老白茶的药香更为浑厚、悠扬、沉着。

这股药香,在用盖碗冲泡时,可以出现在盖上、汤水里、叶底中。

在煮茶时,可以随着蒸腾而上的水蒸气,弥漫在四周。

闻起来特别有“治愈感”,能让人很安神,是一股亲切的茶香气息。

行文至此,想必大家也能看出门道。

药香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新茶的草药香和老茶的药香,表现略有不同。

品质好的白茶,哪怕只存两、三年,照样能出现药香。

比如,年白露寿眉。

比如,年白毫银针。

比起,年五彩贡眉。

事实胜于雄辩,若说白茶不存10年出不了药香,未免太过于浮夸!

《5》

喝茶时,闻香是很美妙的体验。

旧时对品香的动作,有个耐人寻味的称呼。

不叫闻香、品香、嗅香,而叫“听香”。

奇怪,香气明明是靠鼻子闻出来的,为何叫听香?

这背后大有玄机。

当你刻意去闻香时,香气的捕捉是被动的。

但听香不同,不论何时,耳朵都在无选择的接受外界的声响。

听香的寓意,能让香气如同丝丝入扣的旋律般,悄然而至。

白茶里,花香,毫香,以及药香,是香气的底牌。

只要一款茶,品质没有重大败笔。

这些基础款式的香型,就不可能消失不见。

有道是,闻香识茶。

分辨基础茶香的有无,能够大致判断一款白茶的品质高低。

假设遇到一款茶香寡淡,气息沉闷,甚者带有杂味的白茶。

不必多说,它%不值得入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